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国网评 | 国人日渐青睐本土品牌,外国企业赢面有多大?

中国网 中国网 2021-07-09



中国网评论员:李小华

责任编辑:蒋新宇 乐水 蔡晓娟


14亿人的中国市场一直是百舸争流的汪洋大海,只不过,一些国家手中的陈旧航海图似乎到了该升级换代的关键档口。
作为承担国内后疫情时代消费和经济复苏催化剂的“双十一”,也比往年来得更早些,也更猛烈。11月11日0:00至0:30,天猫对外宣布,2020年天猫双十一购物节实时成交额已突破3723亿,一举超过去年全天的2684亿元人民币,再次刷新纪录。同日0:00至0:09分,京东对外宣布,“11.11全球热爱季”累计下单金额突破2000亿元。在手机品类中,仅10分钟,华为手机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%,其中华为Mate40系列7秒成交额便破亿。
在水涨船高的成交额背后,变化正悄然发生。根据国际咨询公司AlixPartners最新发布的双十一消费调查报告,66%的中国消费者表示,在今年的购物节将选择国产品牌,而不是外国品牌。57%的受访者计划减少在美国产品上的支出,39%的受访者表示将减少购买欧洲品牌产品。
本土品牌走俏这一趋势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。近日,有媒体面向全国高校近千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,结果显示,近八成受访大学生愿意支持国货。国货如此风光,也不过是近些年的事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不少国人都把国货与“低端”划上等号,因此消费者更热衷追逐进口品牌。
时移世易,如今国货在质量、外观、性价比等方面越来越可以与进口商品分庭抗礼,甚至超越进口商品。华为、小米、李宁、完美日记、大白兔等国产品牌早已在中国市场稳稳占据生态位。更多的中国消费者通过下单投票,成为国货的忠实拥趸。AlixPartners的领导人大卫·加菲尔德(David Garfield)坦承,“美国品牌长期以来得分很高,但中国消费者日渐发现,其他品牌同样具备美国品牌类似的优点。”
国货的崛起,与国人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有着天然的联系。瑞士信贷银行中国消费者研究主管查理·陈在接受香港《南华早报》采访时曾说:“中国消费者,尤其是年轻一代,不相信外国品牌更好的看法。如今,中国消费者认为‘中国制造’一点儿也不差。”电动汽车初创企业蔚来(Nio)的创始人李斌也认为年轻一代对于祖国的认同感更强。他曾说,“1997年我第一次去英国时觉得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差别相当大。”但对90后来说,当他们访问欧美时,他们并不认为存在显著不同。并据调查显示,62%的受访者将“爱国”作为购买国产品牌的理由,较一年前的51%上升11个百分点。
除了对祖国的更多认同,中国消费者也开始只为合适的商品买单。他们认识到,国际大牌价格高并不一定因为质量有多好,更多是品牌溢价。以前在技术上有短板的国产品牌,在质量、设计上确实与国际水平有差距,但经过几十年工厂代加工生产和高强度劳动作业的精耕细作,国货水平已被直线拉高。
一位不愿购买美国品牌的消费者说出了不少中国人的心声:“我愿意去支持中方品牌,因为他们做得很不错,我更愿意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中方产品,而不是价格高昂但品质相同的美国产品。”东西好用就行,中国消费者变得日趋理性并且注重商品性价比,而不是一味崇洋媚外,唯品牌论。
近年来,一些国外品牌对中国文化缺少深入了解,在设计上缺乏想象力。例如,最爱使用中国红,经常在春节时推出令国人目瞪口呆的中国限定版。而国内品牌明显更会把握中国人的诗意情怀,比如故宫文创的产品设计,寓意美好,往往美不胜收。也难怪一些国货成为国人的心头好。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,“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,只会越开越大”。早已撕下“人傻钱多速来”标签的中国市场,永远充满无限机遇。但是,国货含金量的日益提升,中国人消费心理的实际转向,都是在提醒那些外国企业,仅靠洋和尚的招牌,恐怕很难继续躺赢。

原创文章,版权归中国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大/家/都/在/看

反转!

62人检测阳性!全部暂停!

内江牛肉面立功了!

本期编辑:牛慧颖

本期校对:刘倩 陈冰然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